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英國脫歐,為何市場不跌反漲?

今年6月24日以來,多數投資人感到震驚與困惑的有兩件事:英國脫歐,以及隨後市場的迅速反彈。由下面三個圖可發現,英國脫歐結果出爐當日與隔日市場確實重挫,但恐慌卻沒有蔓延,取而代之的是英鎊止跌、歐股回升、美股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圖一:S&P 500與道瓊歐洲600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Bloomberg


圖二:英鎊與日圓匯率走勢
資料來源Bloomberg

圖三:債券殖利率在低檔徘徊

資料來源:Bloomberg

短短的幾週裡,經濟面並不會出現巨大的變化,對企業營運狀況的影響也無法立即呈現,因此用這兩個理由來解讀顯然牽強(尤其影響傾向負面)。那麼近期資產價格的快速變化,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嗎?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因素:

一、風險偏好與投資氣氛 (Risk Appetite vs. Investor Sentiment):

這是首要考量。因為今年以來市場波動劇烈,投資風格(style)的轉換常令人措手不及,這裡提供了數個角度作為參考。

1.避險資產:包括日幣、黃金等,常因避險情緒升高而有顯著波動
今年黃金出現了難得的漲勢,在脫歐前夕─市場強烈預期脫歐失敗的背景下,金價更受到明顯的壓抑。就圖四看,今年一月以來金價(黑線)與隱含波動率(紅線)多呈現正相關,利差(spread)並不大,但隨著公投結果出爐,避險情緒驟升,兩者利差大幅轉正,唯隱含波動率很快就走下坡。

圖四:黃金真實波動與隱含波動
資料來源:Bloomberg

金價甫從兩年高點回落,未來走勢如何,還受到開採量、季節性因素、聯準會升息預期等影響,無法一言蔽之亦非此處重點,但就7月份隱含波動率已滑落今年低檔水位而言,市場情緒顯然是舒緩而非緊繃的。


2.VIX恐慌指數:據S&P 500選擇權價格計算出加權平均的隱含波動率,以預測未来波動性
恐慌指數VIX與V2X大家應該相當熟悉,但使用上有其侷限性。在過去幾個景氣循環裡,VIX維持在低檔的天數幾乎佔了總交易日的75%到80%;換句話說,利用VIX極端值尋找市場過度恐慌的風險性資產買點應是可行的辦法,但預測賣出時機則無用武之地,因崩盤前的資產泡沫常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下圖可見到英國脫歐僅造成VIX小幅上漲,遠低於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重大金融風波,而在上週,衡量歐股波動率的V2X甚至降至去年8月以來的新低11.77。

圖五:恐慌指數很快回到低點
資料來源:Bloomberg

VIX還可以拿來做更多的比較:由下兩圖可發現VIX現貨與UX2期貨的spread已來到四年新高。依歷史經驗,當spread來到兩個標準差或以上,往後一段時間內S&P 500都會出現一定的跌幅。當然,這個回測僅是告訴大家目前股市正處於歡樂派對中,並非建議立即放空美股,因為歷史可能重演,但不同的時空背景也常創下新的紀錄。 

圖六:UX2期貨 vs. VIX現貨
資料來源Bloomberg

3.Bloomberg Global Risk-on Risk-off Index:由Bloomberg彙整多個股匯市與商品指數的指標
計算基期(100)約為2007年年中,從圖七來看,衡量長期變化並不是那麼適合(很難說現在氣氛是否一定較六年前悲觀),但若要觀察單一事件風險偏好的相對改變程度,則具參考作用。

圖七:英國脫歐的影響遠小於歐債與去年人民幣重挫等事件
資料來源Bloomberg

4.Citi自製綜合指標:
包括CIGMGRAM Index (Global Risk Aversion Macro Index)、CIGMEMRA Index (Emerging Market Risk Aversion Index)、CIGMNISI Index (News Implied Sentiment Indicator),分別衡量全球、新興市場跨資產類別的風險偏好以及投資情緒,有不錯的判斷效用。

圖九:過去兩週GRAMI與EMRA回落至今年或近期低點
資料來源:Bloomberg, Citi

圖十:英國脫歐發生後NISI始終維持在正值
NISI擷取Bloomberg新聞與文章中偏向樂觀及偏向悲觀的關鍵字比例,以研判多空氣氛。
資料來源:Bloomberg, Citi


5.Blogger Sentiment Poll 


圖十一:投資人樂觀的程度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絲毫不受脫歐影響



資料來源:http://tickersense.typepad.com/;本資料定義可在網站內找到


二、資金流向(Fund flows):

這是研判市場參與者往哪裡移動的重要依據,參考下面數張圖,可發現儘管投資人對於歐股偏好度仍低,但其他具基本面(例如美國與亞洲股票)、收益(例如高收益債券)、基期低(例如新興市場股票)則各受到不同程度的青睞。

圖十二:美股資金流向(含ETF)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Deutsche Bank

圖十三:歐股資金流向(含ETF)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Deutsche Bank


圖十四:新興市場股票創下近一年單週淨流入新高(47億美元)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HSBC,截至7/20

圖十五:高收益債創下歷史單日淨流入新高(21億美元,7/11)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BofAML

圖十六:新興市場債創下歷史單週淨流入新高(49億美元)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BofAML,截至7/20

三、政策:

除了英國與歐盟就新關係的協商仍需時間外,另一個在預期內但卻非常重要的因素不斷驅動市場,就是全球央行聯手救市的故事。

下面幾張圖表明了英國脫歐之後,共識傾向低利率可能會維持更長一段時間,而投資人持續享受寬鬆貨幣政策推升資產價格帶來的效益。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長期寬鬆政策帶來了過剩流動性,迫使M2不斷尋找收益的來源,追捧各類資產的意願提升,脫歐對經濟體帶來的傷害,演變成支撐央行政策的理由。 

圖十七:最下方的虛線顯示脫歐後共識一度認為Fed可能在今年推出降息而非升息
資料來源:Bloomberg, Citi

圖十八:儘管ECB暫不降息,但QE似永無止盡
資料來源:Bloomberg, Deutsche Bank

圖十九: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展望較年初寬鬆
資料來源:Thomson Reuters, HSBC (outlook in 12 months, 15 countries, % of sample)

綜上所述,這波以空間換取時間、令大家跌破眼鏡的漲勢是因為緊繃的壓力釋放後,市場提供亂竄的熱錢一個絕佳的戰術性買進機會,情緒與風險非常快速地再平衡,投資人選擇在低利甚至負利率的背景下,回補所有能提供收益的資產。

由此次經驗讀者可知:金融市場是由許多面向、許多因子所組成,而每一個波動與循環,都是有跡可循,絕非空穴來風,我們所要關心的,不僅是自己原先的預測是否準確,更重要的是能針對這些變化,做出及時且有效的分析或投資策略,這就是為何產經共學社(Collaborator)更專注於邏輯思辨與分析能力的訓練,而非單方向的資訊灌輸。

只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幫助大家在當今波動劇烈、各類資產紛紛脫離歷史軌跡的詭異環境中生存下來。


文 / Collaborato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