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滅頂行動奏效?三個財報數字解答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話題,就是法院判決魏應充無罪,以及民眾到Costco大量秒買秒退林鳳營鮮乳。然而,民眾自去年底以來的抵制,究竟對味全(頂新)有沒有帶來影響?

答案不難:從財報就能簡單看出端倪。

自營收看,味全2014整年營收與前一年相比衰退9%,2014第四季衰退29%,今年前三季年亦衰退29%;然而從10、11月同比分別衰退5%與成長6%的態勢看,衰退幅度已有止穩跡象。

但進一步細拆2014年報,可發現味全在台灣營收的衰退,並非單純來自被抵制的乳品,另外在調味品、醬品、方便食品、泡麵、果汁飲料等也都明顯衰退;另外,因公司也有自動停產,整體衰退達20%。

由此可見,長期抵制行動,對味全確實會構成負面影響

味全國內銷售額年成長率(%)

然而,味全為何仍是有恃無恐?我們能在資產負債表找到些線索:

味全自2010年合併子公司「頂率」後,瞬間多了一筆$80億台幣的負債,與一筆$100億台幣的合併營建用地。此筆坐落於三重新燕的「工業用地」,也於2011年1月朱立倫上任市長後,核定土地使用變更為「住商混合用地」,致使利益爆增400億。

如果此舉的目的,是憑藉穩定現金流舉債炒地皮,那麼富人的金錢遊戲...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最後,也有不少人想知道:抵制味全的行為是否應該鼓勵呢?

從股權結構看,魏家僅持有味全40%的股份,餘下60%股東則為其他法人與一般投資人。若改從員工角度觀察,味全自去年第四季連續四季虧損,股價從「滅頂」行動開始已下跌四成。截至2015年4月17日,味全員工數較2014年減少了7%共487名員工,顯示也勞工可能遭到業績虧損波及。

股東與員工是否應該要受懲罰,至今難以定論。在當前人民對台灣司法失去信心的背景下,或許有效與公平地釐清魏家罪行,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文 / Collaborator(產經共學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