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美國有條件連續升息嗎?兩指標助判斷



Key Elements to Watch in Gauging US Rate Hike

2015年11月初,公布美國非農就業數據+271K大幅超越市場預期後,衡量升息機率的美國聯邦利率期貨近期來到70%,而後,上週四(11/12)多位FOMC決策官員談話皆指出12月升息基本上是沒有疑問的。

觀察外匯市場與總體趨勢變化,「適應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註1)時常被設定為市場的基準預期模式。以美國升息為例,基本上在十月數據公布後,12月升息預期快速上升下,美元指數尚未過今年三月份的100高點,就代表市場價格已經反映12月升息的影響,所以,關鍵在於「美國是否具有連續升息的條件」

升息作為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工具,其目的主要有兩者:
  • 達成完全就業
  • 保持通貨膨脹率
從理論與實務對接,我們提出下列觀點,作為判斷「美國是否具有連續升息條件」?

達成完全就業

美國10月份失業率已經來到5.0%,距Fed所設定的完全就業下限4.9%不遠矣。從分項觀察,由於油價下跌與強勢美元的影響,製造業的就業人口自2015年以來即呈現停滯或小幅減少,強勁的就業增加來自於營建部門及服務業,11月非農就業數據仍顯示製造業就業人口成長停滯。

所以,未來美國的內需部門需持續壯大,進而讓疲弱的製造業回升,此循環一旦有效建立,將有助於美國連續升息。

保持通貨膨脹率

先前美元專欄(10/27)已計算過:若還原油價影響...則名目CPI可以提升1.4-1.7%不等,另一影響因素則為美元。

進入2016年,美元若無法有效突破100,進口物價的影響效果將逐漸消退;反之,若美元突破100,美元將持續影響通貨膨脹─以葉倫9月份提出的數據顯示約0.4%(註2)。而美國經濟若不能維持成長速度,則通膨便不再是需要令人擔憂的議題。

最終,市場的關鍵議題仍在:美國經濟是否能夠脫離「新中性」?


由於全球已經進入零利率時代多年,除了經濟因素外,科技的因素也使得成本持續有下降壓力,從美國零售商第三季的財報與上周五公布的零售數據便可嗅出這種擔憂。

失業率5.0%誠然將有效的刺激經濟,但數據的不穩定─是否亦代表經濟復甦的不穩定,將是美國經濟接下來受到檢驗的關卡。

僅管上週Fed副主席Fischer重申美元強勢可能影響經濟,但也不能否認其他主要市場正在準備加大寬鬆─將使得美元短期內overshoot的機率較高。故,在進一步數據揭露前,短期內美元應該較容易受到ECB與BOJ的加大寬鬆影響,美元仍然將維持相當強勢。


文 / Collaborator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